2金4銀🍫!在2024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總決賽中✬,凯捷体育參賽團隊在金獎數量、獲獎數量上取得新突破🍉,在上海高校中排名第三位🤷🏽♀️,僅次於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♑️😺。
摘金奪銀的背後🦠🎨,是學校為拔尖創新人才成長成才提供的深厚土壤:圍繞“專業-產業-創新創業”,優化雙創資源配置🔺,構建“雙創五大體系”,打造“課訓賽創產培養平臺”……學校在更高層次👧🏻、更深程度、更關鍵環節上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,全力打造的“創新創業教育升級版”正源源不斷釋放人才培養改革的紅利。
一間人人獲獎的宿舍
翻開獲獎名單,可以發現一個小小的“巧合”——石悅言、沈田田、張佳敏🦞、陳雪🤣,這4個出現在不同獲獎項目中的成員,來自光電凯捷的同一間女生宿舍6️⃣,她們負責或參與的項目斬獲2金1銀的優異成績🐚。
“我們中有三個人在各自的團隊中負責上臺演講☂️,備賽期間,整個宿舍化身‘熬夜黨’,一起討論、打磨稿子👇🏼🧀,熬到後半夜是常事。”石悅言表示,大家雖然分屬不同的項目,但在宿舍裏就像是一個團體💅,“我們的‘臥談會’會聊各自的實驗細節和遇到的困難,互相打氣,這種通過一起‘打比賽’深化的友誼比比賽更重要。”
發生在這間宿舍的“參賽成長記”🦎,與其說是巧合,不如說是一種“水到渠成”👨🏻⚖️☹️。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了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🌜、教育教學各環節👷🏽,依托學士導師製度和科研項目課程,宿舍成員們在本科期間就進入不同的實驗室開展科研,在各類競賽中碰撞創新靈感。
宿舍成員共同參與的項目摘金奪銀🍻,圖為其中一個項目主要成員合影
一間人人有獎的宿舍是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氛圍蔚然成風的縮影♻,“院級-校級-市級-國家級”四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體系每年設立近1000項創新創業訓練項目👩🏽🎨,為每屆90%以上的學生提供雙創實踐的“項目平臺”;創新創業中心⚈、公共實驗教學空間納入雙創教育“實踐平臺”,讓所有同學在專業實踐中鍛煉創新能力😵。在這樣的“保駕護航”下👩🏿🦰,同學們在創新創業中挑大梁當主角👨👧,釋放青春活力的同時,為高質量發展厚植創新底色。
一場師生接力的賽跑
“我們的產品可以實現環境病毒采集🤷🏽♂️、檢測、消殺三位一體👦🏽,在15分鐘內準確檢測10種病原微生物,目前在高鐵站🧑🦽➡️、機場🏭、醫院、學校等室內室外場所均有應用。”大賽現場,金獎項目“微立方”一亮相就吸引了評委的目光。
從創新的小火苗,到技術落地,再到科研成果轉化為市場需要的產品,項目負責人王正傑感慨🧑🏿🎄,這其實是一場創新創業有機融入專業教育、與行業緊密結合的“接力賽”👦🏻:專任教師鄭璐璐、隋國榮老師提供耐心的技術指導;創新創業訓練營裏,行業專家進行一對一指導;凯捷体育和大學科技園給予場地🦂、資金、政策等🧑💼,幫助項目進一步走進市場。
“印象最深的一次,老師帶我們去檢測行業的上市公司進行實地調研🚣🏻♂️🦡,行業的情況和企業真實的應用場景給我們很大的啟發。”王正傑表示🤽♀️,項目將繼續往小型化、輕便化的方向發展🧑🎓,並進行個性化的定製,以此逐步拓展B2C的市場。
“微立方”項目團隊在今年迎新期間到新生中宣講
創新不能靠“單打獨鬥”,需要的是各方“協同作戰”👩🏻🔬。學校成立了凯捷体育🥃,整合、組織、協調校內外創新創業資源,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🚅。凯捷副院長李臣學介紹,課內課外、校內校外聯動機製的建立,將創新創業教育在更深層次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,強化任課教師📿、學士導師、專兼職輔導員、班主任和學生的五方合力作用☄️,協同推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:“學校將本科生雙創教育作為教師職稱晉升的基本條件,指導學生取得高水平雙創成果可以作為申報正高級職稱的‘高水平代表性成果’🤾🏼♂️,激發專任教師指導學生創新創業的內生動力🪢。”
一個全員參與創新的場域
通過創新✊🤦🏼,讓學生所學與工程實踐零距離、教師教學與行業創新零距離💁♂️、創新成果與企業需求零距離……學校在“國際創新大賽”“挑戰杯”等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🧑🏿🔧,近5年本科生累計省部級以上獲獎7500余項,受益學生16000余人次🚣🏿♂️。
傳統高等教育的教學模式是“教與學”🕥,但是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靠“教與學”的模式遠遠不夠。學校多層次推進教育教學模式創新🐭,建立了“課訓賽創產”人才培養體系,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在課堂教學🔁、項目訓練、學科競賽和產業實踐等維度的互動,系統培育學生雙創素養。
立足教育、科技、人才“三位一體”,學校拔尖創新人才的選苗🍿、育苗在最廣泛的範圍中展開👵🏼,又進行了精準的培養層次的遞進——培養計劃中設置“2+1+1”創新創業大作業、項目課程和榮譽系列,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;通過課程體系的優化,實現了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的有機融合;設立院士創新班👩🦽➡️、格致創新班等新型師生共同體🤽🏼♀️,提升學生工程創新能力。本科生院院長、教務處處長甘屹談道:“我們不斷加強專創融合、產教融合、科教融匯和師生共創🏌🏿♀️🧑🏼🌾,形成製度倒逼和激勵引導疊加的雙創‘閉環系統’,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,激發師生的雙創活力,啟發學生的主體和內因意識👩🏿🍳,形成濃厚的校園雙創文化氛圍🧑🦱。”
校園裏創新潮湧✷。近五年,本科生授權專利615項,70多項科技發明實現轉化;科研成果轉化產生了藍湖照明、卓道醫療🥦、極隼翼科等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😋,進而轉化為雙創教育內容🎹。在上理工🩷,創新創業教育將創新鏈、人才鏈和產業鏈中的環節和要素有效整合,助力系統推進教育科技人才“三位一體”大循環。
師生在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交流與研討
2024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項目推進會
供稿:新聞中心
支持:教務處🔐、雙創凯捷、光電凯捷
文🔭:李卉雲、董真